近日,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了2025年度鋰離子電池四大主要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
EVTank數據顯示,2024年度,中國鋰離子電池四大主要材料總產值3472.4億元,同比下滑24.8%,已經連續兩年出現同比下滑。
據EVTank分析,2024年度,中國鋰離子電池四大主要材料的出貨量均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行業前十企業的出貨量門檻均有所提升。
2024年鋰電池四大主材TOP10公司
正極材料方面,EVTank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出貨量為329.2萬噸,同比增長32.9%,主要增量來自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具體來看,2024年中國磷酸鐵鋰材料出貨量達到242.7萬噸,同比增長48.2%;三元材料出貨量64.3萬噸,同比下滑3.2%;鈷酸鋰出貨量9.9萬噸,同比增長23.8%;錳酸鋰出貨量12.3萬噸,同比增長30.3%;其中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在整個正極材料中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73.7%。
從企業出貨量來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企業湖南裕能以接近30%的市場份額排名中國磷酸鐵鋰材料第一,三元正極材料企業容百科技以接近20%的市場份額排名中國三元材料第一。2024年磷酸鐵鋰材料企業出貨量前十的企業包括湖南裕能、德方納米、萬潤新能、龍蟠科技、友山科技、江西升華、國軒高科、金堂時代、北大先行和融通高科,其中北大先行取代安達科技進入前十,融通高科下滑至第十名。
負極材料方面,2024年,全球負極材料出貨量達到220.6萬噸,同比增長21.3%,其中中國負極材料出貨量達到211.5萬噸,全球占比進一步提升至95.9%。其中,2024年中國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占比提升至84.4%,達到178.5萬噸。另一方面,以硅基負極為代表的新型負極材料出貨量占比達到3.3%。
從企業出貨量來看,2024年,貝特瑞以超過2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上海杉杉排名第二。出貨量前十企業的門檻上升至6.0萬噸。中晟新材取代金匯能進入前十,翔豐華由2023年的第六名下滑至第十名。
電解液方面,2024年,中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出貨量為152.7萬噸,同比增長34.2%,增速進一步提升,且中國電解液出貨量的全球占比繼續提升90%以上。
從主要企業來看,中國大部分電解液企業的出貨量均保持同比正向增長,其中石大勝華、永太科技等企業的出貨量同比增幅高達3倍以上。2024年度中國電解液企業市場份額前四保持不變,依次為天賜材料、比亞迪、新宙邦和瑞泰新材。2024年度,出貨量前十企業的門檻提高至5萬噸,相比2023年度的2萬噸大幅提升,前十企業除了一直在榜的昆侖新材、珠海賽緯和法恩萊特之外,2024年新進入三家企業分別是石大勝華、威海財金和永太科技。
隔膜方面,2024年,中國鋰離子電池隔膜出貨量同比增長28.6%,達到227.5億平方米,其中濕法隔膜出貨量達到174.9億平方米,干法隔膜出貨量達到52.6億平方米。
從中國的主要隔膜企業來看,2024年,上海恩捷仍然以接近70億平方米的出貨量排名行業第一,但是其市場份額相對2023年有所下降。星源材質以40億平方米的出貨量排名行業第二。2024年出貨量前十企業中還包括河北金力、中材科技、惠強新材、中興新材、江蘇厚生、藍科途、璞泰來卓勤和北星新材。TOP10的門檻由2023年的3億平方米提升至2024年的4億平方米,其中藍科途和璞泰來卓勤為2024年新進入企業。
2024年度各材料細分領域出貨量TOP10企業如下,涉及三元材料、三元前驅體、磷酸鐵鋰、磷酸鐵、錳酸鋰、鈷酸鋰、負極材料、電解液、六氟磷酸鋰、隔膜等多個領域:
2025年鋰電池四大主材競爭格局如何?
展望2025年,正極材料領域,2024年正極材料市場集中度已有所下滑,特別是在磷酸鐵鋰領域,全行業CR10的數值為79.5%,比2023年下降10.1個百分點,主要因新進入者增加及儲能市場需求推動二三梯隊企業產能釋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預計2025年這一趨勢還將延續。三元材料領域,由于受高鎳技術門檻限制,競爭格局相對磷酸鐵鋰領域更穩固。
負極材料領域,長期以來,負極材料在鋰電池四大主材中,一直保持較高的市場集中度,隨著一體化布局的推進,頭部企業在成本控制上更加優化。預計2025年負極行業將進入到更加良性發展階段,第一梯隊企業的開工率將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經營狀況也在2025年逐步好轉。
電解液領域,2024年中國電解液行業CR10由2023年的90.2%下滑到2024年的87.9%,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2025年預計仍將保持下滑趨勢,但CR5基于成本、客戶、技術等方面的優勢,預計市占率將整體呈現上升趨勢。
隔膜領域,2024年,整個鋰電池隔膜行業的競爭依然非常激烈,總體產能仍處于過剩狀態,部分隔膜企業以低價搶占市場份額,以緩解較高的庫存壓力。與此同時,干濕法隔膜在市場競爭中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有消息顯示,由于2024年干法隔膜廠商普遍虧損,疊加成本上升,2025年年初,已有隔膜廠商開始上調隔膜出廠價格,漲幅超過20%。預計2025年,濕法隔膜將繼續保持市場主導地位,而干法隔膜則需要在技術創新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突破,以應對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