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光伏企業舉起的“雙反”大棒仍在發酵。據外媒2月5日消息,歐洲太陽能玻璃制造商協會(EU ProSun Glass)日前向歐盟委員會正式提起申訴,指控中國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在歐洲以遠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太陽能玻璃產品,并要求歐盟對中國企業展開反傾銷調查。
上述舉動被普遍認為是歐盟對我國光伏“雙反”的后續動作,目的是堵住對中國企業“雙反”的漏洞。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的形式意義遠大于實質意義,短期內對中國光伏行業和上市公司的影響均有限。
或為吸取美“雙反”不力教訓
EU ProSun Glass近日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消息稱,從2010年至2012年歐洲市場對光伏玻璃產品需求增長了不到5%,而同期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已從8%飆升至27%,現在歐洲進口的90%的光伏玻璃產品來自中國。該協會稱,中國企業之所以能夠提供較低價格,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們得到了不公平的政府補貼。這些企業希望歐盟對中國輸往歐洲的光伏玻璃產品征收超過100%的關稅。
民生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首席分析師王海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EU ProSun Glass對中國光伏玻璃的反傾銷訴訟,很可能是為了吸取美國的教訓,將‘雙反’的漏洞補上。”
據了解,去年11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全票通過終裁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產品,實質性地損害了美國相關產業,美國將對此類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而面對這一不利形勢,中國光伏企業普遍采取了通過在第三方國家生產產品,再向美國輸出的方法,從而巧妙地繞開了關稅壁壘。更有很多光伏配件不在美國商務部的調查之列,從而使很多中國企業成為“漏網之魚”。
在這種情況下,意在提高美國市場光伏產品價格的“雙反”在執行中效果卻大打折扣,很多在美國銷售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產品價格依然維持低位。
于是,今年2月1日,美國光伏制造聯盟 (CASM)向位于紐約的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起上訴,抗議美國商務部于2012年11月作出的裁定,因為如果中國光伏制造企業采用非中國大陸生產的光伏電池,那么他們或許能將組件發往美國并且無需繳納進口關稅。而且,美國光伏制造聯盟很重要的一項訴訟內容是,美國商務部將不會調查中國政府給予鋁型材及延壓玻璃的補貼。
王海生表示,在歐盟還沒有對中國的“雙反”調查作出終裁前,EU ProSun Glass急不可耐地想把光伏玻璃加進“反傾銷”的行列,顯然是吸取了美國“雙反”不利的教訓,想提前把“漏洞”堵上,不給中國企業鉆空子的機會。而此舉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歐盟將“雙反”進行到底的決心,“結果肯定會比美國更嚴厲”。
對中國光伏短期影響有限
據了解,截至去年底整個歐盟光伏玻璃的市場總額不到2億歐元,以中國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的27%來計算,即便對華光伏玻璃“雙反”實施,也意味著只影響到中國企業總計5400萬歐元的對歐出口額。
王海生表示,光伏玻璃只占整個組件成本的2%-3%,短期來看這一事件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影響有限,而且形式意義遠大于實質意義。
據了解,中國光伏玻璃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亞瑪頓、秀強股份、南玻A、ST力陽、耀皮玻璃、金晶科技、中航三鑫、拓日新能等。其中,作為國內光伏減反玻璃龍頭的亞瑪頓,雖然其光伏玻璃產品的營業收入占到了其營業總收入的99.97%,但其93%以上的產品都屬內銷,只有少量產品銷往美洲和亞洲,這次事件對其影響顯然微乎其微;而作為國內家電玻璃規模最大的玻璃深加工企業,秀強股份最近幾年加大了在光伏玻璃業務方面的開發力度,2012年光伏玻璃的營業收入已接近其營業總收入的一半,但其產品也以內銷為主,出口量并不大。南玻A的光伏玻璃業務還占不到其業務總量的10%,出口歐盟就更少了,所以對其影響也不大。
但晶澳太陽能戰略市場經理王潤川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雖然中國向歐盟出口光伏玻璃的量并不大,短期看來沒有多大影響,但以長遠眼光來看仍存不少隱憂。他認為,作為連鎖反應,先是光伏玻璃,以后鋁邊框被提起反傾銷訴訟的可能性也很大。“而且雖然光伏玻璃的訴訟對這些光伏玻璃生產企業的影響并不大,但一旦反傾銷認定成立,對光伏組件的反傾銷懲罰也會隨之加碼,這樣就會影響到它們的客戶,但最終反過來還是會影響到他們自己。”
上述舉動被普遍認為是歐盟對我國光伏“雙反”的后續動作,目的是堵住對中國企業“雙反”的漏洞。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的形式意義遠大于實質意義,短期內對中國光伏行業和上市公司的影響均有限。
或為吸取美“雙反”不力教訓
EU ProSun Glass近日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消息稱,從2010年至2012年歐洲市場對光伏玻璃產品需求增長了不到5%,而同期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已從8%飆升至27%,現在歐洲進口的90%的光伏玻璃產品來自中國。該協會稱,中國企業之所以能夠提供較低價格,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們得到了不公平的政府補貼。這些企業希望歐盟對中國輸往歐洲的光伏玻璃產品征收超過100%的關稅。
民生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首席分析師王海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EU ProSun Glass對中國光伏玻璃的反傾銷訴訟,很可能是為了吸取美國的教訓,將‘雙反’的漏洞補上。”
據了解,去年11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全票通過終裁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產品,實質性地損害了美國相關產業,美國將對此類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而面對這一不利形勢,中國光伏企業普遍采取了通過在第三方國家生產產品,再向美國輸出的方法,從而巧妙地繞開了關稅壁壘。更有很多光伏配件不在美國商務部的調查之列,從而使很多中國企業成為“漏網之魚”。
在這種情況下,意在提高美國市場光伏產品價格的“雙反”在執行中效果卻大打折扣,很多在美國銷售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產品價格依然維持低位。
于是,今年2月1日,美國光伏制造聯盟 (CASM)向位于紐約的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起上訴,抗議美國商務部于2012年11月作出的裁定,因為如果中國光伏制造企業采用非中國大陸生產的光伏電池,那么他們或許能將組件發往美國并且無需繳納進口關稅。而且,美國光伏制造聯盟很重要的一項訴訟內容是,美國商務部將不會調查中國政府給予鋁型材及延壓玻璃的補貼。
王海生表示,在歐盟還沒有對中國的“雙反”調查作出終裁前,EU ProSun Glass急不可耐地想把光伏玻璃加進“反傾銷”的行列,顯然是吸取了美國“雙反”不利的教訓,想提前把“漏洞”堵上,不給中國企業鉆空子的機會。而此舉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歐盟將“雙反”進行到底的決心,“結果肯定會比美國更嚴厲”。
對中國光伏短期影響有限
據了解,截至去年底整個歐盟光伏玻璃的市場總額不到2億歐元,以中國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的27%來計算,即便對華光伏玻璃“雙反”實施,也意味著只影響到中國企業總計5400萬歐元的對歐出口額。
王海生表示,光伏玻璃只占整個組件成本的2%-3%,短期來看這一事件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影響有限,而且形式意義遠大于實質意義。
據了解,中國光伏玻璃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亞瑪頓、秀強股份、南玻A、ST力陽、耀皮玻璃、金晶科技、中航三鑫、拓日新能等。其中,作為國內光伏減反玻璃龍頭的亞瑪頓,雖然其光伏玻璃產品的營業收入占到了其營業總收入的99.97%,但其93%以上的產品都屬內銷,只有少量產品銷往美洲和亞洲,這次事件對其影響顯然微乎其微;而作為國內家電玻璃規模最大的玻璃深加工企業,秀強股份最近幾年加大了在光伏玻璃業務方面的開發力度,2012年光伏玻璃的營業收入已接近其營業總收入的一半,但其產品也以內銷為主,出口量并不大。南玻A的光伏玻璃業務還占不到其業務總量的10%,出口歐盟就更少了,所以對其影響也不大。
但晶澳太陽能戰略市場經理王潤川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雖然中國向歐盟出口光伏玻璃的量并不大,短期看來沒有多大影響,但以長遠眼光來看仍存不少隱憂。他認為,作為連鎖反應,先是光伏玻璃,以后鋁邊框被提起反傾銷訴訟的可能性也很大。“而且雖然光伏玻璃的訴訟對這些光伏玻璃生產企業的影響并不大,但一旦反傾銷認定成立,對光伏組件的反傾銷懲罰也會隨之加碼,這樣就會影響到它們的客戶,但最終反過來還是會影響到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