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競爭激烈的光伏上游產業鏈這片“紅海”,走進淘金產業鏈下游電站投資的“藍海”;組建具有多專業背景的國際化團隊,執著海外項目本土化運作的理念;審慎對待國內的電站投資熱,機敏把握日新月異的日本市場;開放心態對待各種資本,卻保持風險控制和商業模式的德國式嚴謹。拜爾能源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學軍正用他的商業直覺與獨特經營模式,為光伏業探索一條新路。
以創新求生存與發展
王學軍,甘肅嘉峪關人,畢業于世界頂尖的工業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獲得工學碩士學位。畢業后先于德國聯邦鐵路能源局從事戰略與管理工作。2008年海外歸國受聘于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任戰略分析專家。2009年9月,他不甘現狀,毅然放棄不錯的工作機會,于德國慕尼黑創立BaySolarAG,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公司自成立至今,王學軍始終主導“創新當先”的經營理念。從公司成立之初的新能源光伏項目開發,到2010年公司開始經營光伏組件貿易,再到2011年光伏行業進入后能源時代的寒冬期,之前帶領企業果斷轉型,尋求新思路,參與到"電站投建和光熱技術"這種新概念的投資發展中,再到2012年BaySolarAG成為第一批到羅馬尼亞等東歐新興市場開發項目的弄潮兒……王學軍始終以自己獨特敏銳的商業嗅覺,根據市場動態調整著自己的經營策略,以創新尋求生存與發展。經過短短兩年多的發展,拜爾能源集團已經由之前單一的光伏領域下游項目開發商,發展成為業務范圍橫跨光伏、光熱、水能、風能、儲能等五大領域,分支機構遍布美國、意大利、斯洛伐克、捷克、羅馬尼亞,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香港的世界知名光伏企業。“BaySolarAG目前主要從事新能源市場的項目開發,投融資及運營業務,業務范圍覆蓋光伏、光熱、風能、儲能、小水電及海水淡化等六大模塊。我希望,通過不斷壯大團隊,最終打造出一個海外資源管理體系。”王學軍董事長對集團長遠發展早已畫好藍圖。
布控全球投資格局
海外市場新局面
拜爾集團近年來一直在國際市場穩打穩扎,取得了驕人的業績,總結起來,主要取決于公司對全球光伏市場國的深入研究與準確把握,對新市場機遇的敏銳嗅覺和快速反應,對各種資本開放的心態與對投資回報率的重視,對商業道德的信守,和優秀的海外項目本地化融資能力與運營經驗。
BaySolarAG內部在對各個國家總體投資環境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評估決策體系。在以往成功的項目中,德國、西班牙、捷克三個市場是主要的經驗來源。德國是最早啟動補貼制度的國家,從每度電0.5歐元開始,收益控制在6%~10%。現在,德國的民用電價達到了每度電0.25歐元,工業用電高達0.13、0.14歐元。有人預測接下來德國可能不再有較大的安裝量,原因是由于平價電網的出現,德國的政策將在2014、2015年轉入PPA的形式。但王學軍認為,盡管如此,在德國還是有大量的電站正在投建,是因為德國政府希望在2020年,光伏發電能達到能源發電比例的30%,而2012年光伏發電僅僅實現約15%。裝機空間仍有不小的余量。
與德國不同,西班牙、捷克和羅馬尼亞等市場分別遵從本國的能源補貼政策,補貼比例有差異,但無論這些國家是轉向采取PPA形式補貼光伏產業還是給出令人滿意的FIT補貼政策,各國都在積極出臺各種利好政策,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王學軍董事長解釋說:"無論是哪一種補貼形式,在目前的商業狀況下,實現25年有保障的收益,去改變這些國家的能源結構,各個國家都會量力而行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所以總體的市場前景還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