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擅長的領域,是特變電工新能源成長的關鍵。接下來它如何應對光伏產業新模式的挑戰?
在光伏產業危機四伏的當下,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卻逆勢增長,在國內并不多見。
目前,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已經實現了規模超GW級的光伏系統集成能力,與華電、大唐、中電投、中廣核、中節能等大型電力企業合作,其自身已經建設了太陽能離、并網光伏電站3000多座,其中所建設的大型并網地面電站遍布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西藏等20多個省區。
現實亮麗的背后,也曾有過糾結。此前,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光伏市場新的爆發期,特變電工高層曾猶豫過。是選擇更為賺錢的光伏制造業務,還是大量拓展以工程服務為主的系統集成業務。最終的結果是,他們選擇了自己最為擅長的領域。
研發創新者
“我們是以光伏系統集成為核心業務的新能源企業。這是我們與其他以制造為主的光伏企業最大的不同。”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李泓告訴本刊記者。
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在2000年由母公司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特變電工600089”)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研究所,從事清潔能源太陽能產業的研究。并網逆變器和系統集成技術成為研究所兩大主要課題。
正是依托于研究所的自主創新,特變電工把提升研發能力作為其核心戰略之一。多年來,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致力于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已經成立了國內唯一的兆瓦級光伏發電控制及集成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還是國家光伏發電設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
2009年之前,控制和逆變系統在離網電站、通信基站以及石油系統,都有廣泛應用,2009年之后,由于光伏發電可以實現并網,于是系統集成業務的市場空間逐漸顯現。傳承特變電工70年的電氣設備研發、制造經驗,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在西安產業園內建起了光伏逆變技術研發中心和G瓦級逆變器生產基地,先后承擔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承接了國家863重大課題“百兆瓦級光伏電站的系統集成和關鍵設備研制”研究任務,是光伏并網研發領域內掌握多項自主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目前,已完成1kW-1250kW全系列并網逆變器產品的開發,在全系列并網逆變器中,尤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TBEA-GC-500KTL電站型大功率并網逆變器可圈可點。該型逆變器先后通過金太陽、CE、TUV等產品認證和國家電網[微博]的實驗室及現場LVRT測試,并順利通過了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零電壓穿越測試,成為國內首批通過新版《光伏電站接入電網技術規定》的認證產品。
近年來,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依靠自身的優勢積極參與各類重大項目建設,不懈推進大規模光伏離并網發電、光伏建筑一體化、風能發電等技術應用與項目的投融資建設。其先后承擔了青藏鐵路、嘉峪關——內蒙古額濟納旗策克口岸鐵路、中國移動[微博]、中國石油(8.05, 0.16, 2.03%)、北京奧運珠峰圣火采集、北京綠色奧運、世界單體最高的山東魯纜159米立塔BIPV、中國最大的若羌500kW獨立光伏電站等項目建設工作,為國家重大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截至目前,由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建設的3000余座規模近1000MW的光伏電站建設運行,10萬多套光伏戶用系統得以推廣應用。
事實上,特變電工早些年在新疆、青海等地,大規模建設的微型離網電站,恰恰為其后來介入大型光伏電站積累了經驗。這也讓特變電工在進入大型光伏電站中如魚得水。“企業做電站必須有積淀,沒有積淀盡管能做,但不一定能做大做好。” 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系統集成事業部總經理馮軍[微博]介紹說。
在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市場管理部部長黃河看來,“我們的轉換效率比同行業要高,并不是說簡單的某一個產品質量好,而是我們每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的把控,從而使得整體效率就比別人高。”
如今,經過10多年的發展特變電工形成了集煤炭、電力、多晶硅、硅片、組件、逆變器、系統集成應用于一體的可靠、綠色、高效的光伏產業鏈,研發生產了離、并網光伏逆變控制器,太陽能電池組件等。在與殼牌等世界500強企業建立合作的同時,已建成新疆、西安兩大生產基地,成為國內最大的太陽能系統集成商之一。
轉型
2009年12月,由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承建的寧夏太陽山10兆瓦光伏并網電站項目完工。按照測算,其每年向大電網輸送1000萬千瓦時的電力,這成為特變電工進入兆瓦級光伏電站的標志。
次年7月,承建的中國最大火車站屋頂光伏發電項目——京滬高鐵上海虹橋站6.6兆瓦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成功并網。此后,有大批大型并網光伏電站在特變電工手中完成并網發電。其中2011年建成投產的寧夏太陽山30兆瓦光伏并網電站獲得了2013年度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
在進行大批光伏電站系統集成業務的建設過程中,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悄然實現從制造業向工程服務業的轉型。然而,這期間也頗為艱難。
在國內光伏系統集成市場沒有發展起來之前,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內部的制造業收益明顯大于系統集成業務。據李泓介紹,2009年,公司光伏系統集業務只有6千萬的銷售額,而硅片業務的銷售收入則達到了3億元。雖然公司的管理重心一直把系統集成當成了核心主業,但是它的貢獻卻比較小。
同時,他們也受到了母公司的影響。由于母公司特變電工主業以制造業為主。它是中國變壓器行業首家上市公司,是中國重大裝備制造業核心骨干企業,國際電力成套項目總承包企業。為此,新能源公司作為它的下屬公司,最開始無論從人員配置,還是組織結構,都是按照制造業的思維來實行的。這也讓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多少留有了制造企業的痕跡。
此時的中國光伏制造業,正處于新的上升通道。在經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低潮后,2009年,2010年光伏市場不僅顯示復蘇的跡象,甚至是再次呈現爆發的勢頭。
3年前,記者曾走訪河南的光伏企業時獲知,當地有一家晶硅企業,最好的年景給當地貢獻稅收1.2億,這在以傳統鋼鐵產業為主的安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地方政府也把這家企業,看成了當地的納稅“英雄”捧在了手心。
彼時,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高層面臨著痛苦的抉擇。糾結的焦點在于,企業到底是擴大硅片生產規模,發展收益較好的制造業;還是堅持主業繼續做系統集成。李泓回憶稱,“當時,我們出去做了大量調研,看市場狀況能夠感受到這個市場的瘋狂,圈地、建廠買設備。很多企業都很自信,我肯定能爭過別人,獲取收益。”
調研的結果,讓他們都很困惑。其他企業都在擴大制造業產能,特變電工是否也要跟進。因為按照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的管理,提倡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李泓解釋說,“沒有贏利點和增長點的業務,內部會進行關停、并轉,或直接砍掉。”
對此,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高層靜心分析了當時的現狀,在群雄環繞的光伏產業中,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難以與尚德、英利等上百億規模的純制造企業相比,無法與他們并駕齊驅。如果要與他們競爭,則需要大量的投資,而且不一定能看到前景。
在后期的發展中,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高層也意識到,系統集成即工程服務業務的市場空間很大,同時服務業務也是他們的強項。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事實上,如同特變電工高層判斷的那樣,光伏制造業在那輪高潮后不久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時隔3年,當記者再次走進河南那家光伏制造企業時,該企業二期投資數億元的設備,卻在風雨中擱置了許久,略有銹跡。
結盟
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與幾大國有電力企業合作密切。與華能、大唐電力、中電投、中節能、中廣核等“五大四小”電力企業密切合作,所建設的大型并網地面電站遍布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西藏等20余個省區。
自2011年3月起,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陸續在哈密地區承建中電投、中廣核、華電、華能等并網光伏項目,總容量已經突破690兆瓦。項目集中于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內,距哈密市東北約18公里,303省道西北側,與周圍十多家電站最終全部并入750千伏的電網,輸送到內地。
在馮軍看來,通過與國有電力企業的合作,不僅能夠延長產業鏈,而且還能夠實現1+1>2的效果,最終取得雙贏。“由于我們負責建設的電站都能按時并網發電,而且轉換效率高,為業主早日收回成本提供了可能。同時,與大型央企合作不僅帶動了我們的產品銷售,而且使得我們的EPC服務業務得以更好的拓展。”他解釋道。
之所以與國有電力企業合作,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的母公司特變電工同這些電力企業的淵源頗深。作為中國輸變電行業龍頭企業以及變壓器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特變電工為這些企業提供了大量的輸變設備。借助母公司的優勢和渠道,也為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的EPC服務業務打開了一條通道。
“我們的客戶資源跟集團公司是共享的。2011年,作為光伏EPC總包商,我們建設的電站全部并網,給客戶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李泓介紹說。
盡管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在實際項目中與眾多電企聯手,但現實環境卻不容忽視。隨著光伏電站項目趨熱,很多企業都來搶項目,火電、水電、建筑類企業都進來了,競爭在不斷加劇。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高層意識到,如果單純的發展工程服務,同質化不可避免,以工程建設為主的EPC服務業務,擺脫不了傳統行業的命運。
李泓介紹說,“如果把電站建設劃分環節的話,我們會有選擇的進入,進行布局,而不是全面進入。我們的優勢在于系統集成的設計方案,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工程,而且發電效率更高。”
所以,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成立了相應的設計研究院,集合他們系統應用和設計優勢,不僅在做EPC總包,還能提供設計方案、并網調試等其他服務。按照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的設想,他們將把“綠色能源服務商”當作未來目標。其業務范圍不再局限于光伏領域,還將包括風電和傳統能源的開發、建設、運營。
從目前整個光伏產業來看,類似于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這種專業化做光伏系統集成的企業并不多,同時又能在并網逆變器系統極為擅長的企業則更是寥寥無幾。未來特變電工能否依靠自己的固有優勢,繼續實現新能源光伏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或許值得期待。
在光伏產業危機四伏的當下,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卻逆勢增長,在國內并不多見。
目前,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已經實現了規模超GW級的光伏系統集成能力,與華電、大唐、中電投、中廣核、中節能等大型電力企業合作,其自身已經建設了太陽能離、并網光伏電站3000多座,其中所建設的大型并網地面電站遍布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西藏等20多個省區。
現實亮麗的背后,也曾有過糾結。此前,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光伏市場新的爆發期,特變電工高層曾猶豫過。是選擇更為賺錢的光伏制造業務,還是大量拓展以工程服務為主的系統集成業務。最終的結果是,他們選擇了自己最為擅長的領域。
研發創新者
“我們是以光伏系統集成為核心業務的新能源企業。這是我們與其他以制造為主的光伏企業最大的不同。”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李泓告訴本刊記者。
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在2000年由母公司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特變電工600089”)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研究所,從事清潔能源太陽能產業的研究。并網逆變器和系統集成技術成為研究所兩大主要課題。
正是依托于研究所的自主創新,特變電工把提升研發能力作為其核心戰略之一。多年來,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致力于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已經成立了國內唯一的兆瓦級光伏發電控制及集成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還是國家光伏發電設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
2009年之前,控制和逆變系統在離網電站、通信基站以及石油系統,都有廣泛應用,2009年之后,由于光伏發電可以實現并網,于是系統集成業務的市場空間逐漸顯現。傳承特變電工70年的電氣設備研發、制造經驗,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在西安產業園內建起了光伏逆變技術研發中心和G瓦級逆變器生產基地,先后承擔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承接了國家863重大課題“百兆瓦級光伏電站的系統集成和關鍵設備研制”研究任務,是光伏并網研發領域內掌握多項自主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目前,已完成1kW-1250kW全系列并網逆變器產品的開發,在全系列并網逆變器中,尤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TBEA-GC-500KTL電站型大功率并網逆變器可圈可點。該型逆變器先后通過金太陽、CE、TUV等產品認證和國家電網[微博]的實驗室及現場LVRT測試,并順利通過了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零電壓穿越測試,成為國內首批通過新版《光伏電站接入電網技術規定》的認證產品。
近年來,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依靠自身的優勢積極參與各類重大項目建設,不懈推進大規模光伏離并網發電、光伏建筑一體化、風能發電等技術應用與項目的投融資建設。其先后承擔了青藏鐵路、嘉峪關——內蒙古額濟納旗策克口岸鐵路、中國移動[微博]、中國石油(8.05, 0.16, 2.03%)、北京奧運珠峰圣火采集、北京綠色奧運、世界單體最高的山東魯纜159米立塔BIPV、中國最大的若羌500kW獨立光伏電站等項目建設工作,為國家重大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截至目前,由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建設的3000余座規模近1000MW的光伏電站建設運行,10萬多套光伏戶用系統得以推廣應用。
事實上,特變電工早些年在新疆、青海等地,大規模建設的微型離網電站,恰恰為其后來介入大型光伏電站積累了經驗。這也讓特變電工在進入大型光伏電站中如魚得水。“企業做電站必須有積淀,沒有積淀盡管能做,但不一定能做大做好。” 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系統集成事業部總經理馮軍[微博]介紹說。
在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市場管理部部長黃河看來,“我們的轉換效率比同行業要高,并不是說簡單的某一個產品質量好,而是我們每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的把控,從而使得整體效率就比別人高。”
如今,經過10多年的發展特變電工形成了集煤炭、電力、多晶硅、硅片、組件、逆變器、系統集成應用于一體的可靠、綠色、高效的光伏產業鏈,研發生產了離、并網光伏逆變控制器,太陽能電池組件等。在與殼牌等世界500強企業建立合作的同時,已建成新疆、西安兩大生產基地,成為國內最大的太陽能系統集成商之一。
轉型
2009年12月,由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承建的寧夏太陽山10兆瓦光伏并網電站項目完工。按照測算,其每年向大電網輸送1000萬千瓦時的電力,這成為特變電工進入兆瓦級光伏電站的標志。
次年7月,承建的中國最大火車站屋頂光伏發電項目——京滬高鐵上海虹橋站6.6兆瓦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成功并網。此后,有大批大型并網光伏電站在特變電工手中完成并網發電。其中2011年建成投產的寧夏太陽山30兆瓦光伏并網電站獲得了2013年度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
在進行大批光伏電站系統集成業務的建設過程中,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悄然實現從制造業向工程服務業的轉型。然而,這期間也頗為艱難。
在國內光伏系統集成市場沒有發展起來之前,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內部的制造業收益明顯大于系統集成業務。據李泓介紹,2009年,公司光伏系統集業務只有6千萬的銷售額,而硅片業務的銷售收入則達到了3億元。雖然公司的管理重心一直把系統集成當成了核心主業,但是它的貢獻卻比較小。
同時,他們也受到了母公司的影響。由于母公司特變電工主業以制造業為主。它是中國變壓器行業首家上市公司,是中國重大裝備制造業核心骨干企業,國際電力成套項目總承包企業。為此,新能源公司作為它的下屬公司,最開始無論從人員配置,還是組織結構,都是按照制造業的思維來實行的。這也讓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多少留有了制造企業的痕跡。
此時的中國光伏制造業,正處于新的上升通道。在經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低潮后,2009年,2010年光伏市場不僅顯示復蘇的跡象,甚至是再次呈現爆發的勢頭。
3年前,記者曾走訪河南的光伏企業時獲知,當地有一家晶硅企業,最好的年景給當地貢獻稅收1.2億,這在以傳統鋼鐵產業為主的安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地方政府也把這家企業,看成了當地的納稅“英雄”捧在了手心。
彼時,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高層面臨著痛苦的抉擇。糾結的焦點在于,企業到底是擴大硅片生產規模,發展收益較好的制造業;還是堅持主業繼續做系統集成。李泓回憶稱,“當時,我們出去做了大量調研,看市場狀況能夠感受到這個市場的瘋狂,圈地、建廠買設備。很多企業都很自信,我肯定能爭過別人,獲取收益。”
調研的結果,讓他們都很困惑。其他企業都在擴大制造業產能,特變電工是否也要跟進。因為按照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的管理,提倡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李泓解釋說,“沒有贏利點和增長點的業務,內部會進行關停、并轉,或直接砍掉。”
對此,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高層靜心分析了當時的現狀,在群雄環繞的光伏產業中,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難以與尚德、英利等上百億規模的純制造企業相比,無法與他們并駕齊驅。如果要與他們競爭,則需要大量的投資,而且不一定能看到前景。
在后期的發展中,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高層也意識到,系統集成即工程服務業務的市場空間很大,同時服務業務也是他們的強項。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事實上,如同特變電工高層判斷的那樣,光伏制造業在那輪高潮后不久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時隔3年,當記者再次走進河南那家光伏制造企業時,該企業二期投資數億元的設備,卻在風雨中擱置了許久,略有銹跡。
結盟
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與幾大國有電力企業合作密切。與華能、大唐電力、中電投、中節能、中廣核等“五大四小”電力企業密切合作,所建設的大型并網地面電站遍布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西藏等20余個省區。
自2011年3月起,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陸續在哈密地區承建中電投、中廣核、華電、華能等并網光伏項目,總容量已經突破690兆瓦。項目集中于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內,距哈密市東北約18公里,303省道西北側,與周圍十多家電站最終全部并入750千伏的電網,輸送到內地。
在馮軍看來,通過與國有電力企業的合作,不僅能夠延長產業鏈,而且還能夠實現1+1>2的效果,最終取得雙贏。“由于我們負責建設的電站都能按時并網發電,而且轉換效率高,為業主早日收回成本提供了可能。同時,與大型央企合作不僅帶動了我們的產品銷售,而且使得我們的EPC服務業務得以更好的拓展。”他解釋道。
之所以與國有電力企業合作,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的母公司特變電工同這些電力企業的淵源頗深。作為中國輸變電行業龍頭企業以及變壓器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特變電工為這些企業提供了大量的輸變設備。借助母公司的優勢和渠道,也為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的EPC服務業務打開了一條通道。
“我們的客戶資源跟集團公司是共享的。2011年,作為光伏EPC總包商,我們建設的電站全部并網,給客戶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李泓介紹說。
盡管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在實際項目中與眾多電企聯手,但現實環境卻不容忽視。隨著光伏電站項目趨熱,很多企業都來搶項目,火電、水電、建筑類企業都進來了,競爭在不斷加劇。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高層意識到,如果單純的發展工程服務,同質化不可避免,以工程建設為主的EPC服務業務,擺脫不了傳統行業的命運。
李泓介紹說,“如果把電站建設劃分環節的話,我們會有選擇的進入,進行布局,而不是全面進入。我們的優勢在于系統集成的設計方案,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工程,而且發電效率更高。”
所以,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成立了相應的設計研究院,集合他們系統應用和設計優勢,不僅在做EPC總包,還能提供設計方案、并網調試等其他服務。按照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的設想,他們將把“綠色能源服務商”當作未來目標。其業務范圍不再局限于光伏領域,還將包括風電和傳統能源的開發、建設、運營。
從目前整個光伏產業來看,類似于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這種專業化做光伏系統集成的企業并不多,同時又能在并網逆變器系統極為擅長的企業則更是寥寥無幾。未來特變電工能否依靠自己的固有優勢,繼續實現新能源光伏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或許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