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筆者將拙作《福來投資牽手賽維上演資本故事》交與產業界、投資界朋友討論:鄭建明入股賽維是財務投資還是戰略投資?或說是投機還是投資?回答均是前者,但筆者始終感覺是后者,雖然其人過往多以財務投資著稱;不久前筆者在《想象新光伏企業家》一文中再將鄭建明與業內成功企業家并列,源于其在光伏產業資本運作的長袖善舞;近日順風光電(簡稱“順風”)竟標無錫尚德重組,更堅定了筆者的判斷,重要依據之一是:鄭建明對順風、賽維、海潤等的持續投資和合作實在是資本與產業深度結合的玩法,現在又加上了尚德,10月24日順風與無錫尚德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不少文章稱此次無錫尚德重組中突然殺出順風這一哨人馬并可能一舉奪魁是“黑馬”,筆者以為就算在無錫尚德案中是黑馬,在光伏產業早已不是黑馬,鄭建明在尚德的出現看似意外實非意外。
也有專家堅持將此舉視為投機并提出隱憂:“我們看空順風光電的這一收購,并擔心這場收購變成資本上的游戲。”其實在產業發展史中,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之間難有精確劃分,類似故事一直在發生著,產業就是在這些故事中發展著。
參與無錫尚德重組競標的不乏業內成功企業,比較這些“大腕”鄭建明何以勝出?據介紹,順風的重組方案不是將107億的負債包袱一股腦甩給政府,而是一系列股權融資、債權打折、資產處置組合的資本運作解決之道。其方案看似復雜,其實,這是一個資本玩家應有的常規思維和做法。此次競標的輸贏并不簡單比拼產業實力,更在比拼資本意識和運營能力,延續著以往企業重組的一貫標準。
產業整合已是中國光伏的大勢所趨,并已成為第一要務。產業整合的結束,代表著從強調產業運營實力轉向強調資本運營能力新階段的開始。任何產業整合的背后其實是資本運營的結果,強化資本意識、聚集資本人才、善用資本手段,當是有競爭力光伏企業家目前的首要任務。因為,此次整合于有競爭力企業,或許已經不是未來有無發展的問題,或許更是未來有無生存空間的問題。
產業整合對有競爭力光伏企業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對于那些希望在光伏產業中一爭高低的企業老板,筆者再次斗膽說:光伏屬能源,能源是規模經濟,規模經濟離不開金融,善用資本者才有未來。光伏產品生產是加工業非高科技產業,那些只關注實業卻缺少資本意識的企業是殘缺的,有資本意識卻無資本運作準備的企業的未來一定是遺憾的。
Firstsolar是不少欲稱雄武林光伏企業的榜樣,但是這些企業家不僅要看到這是一個大比例科研投入的企業,更要看到筆者《善用資本手段的第一太陽》一文中所介紹的,這是一個依靠持續資本運作而提高技術,而擴大市場一直走到今天的企業。
當然資本玩得好并不代表產業做得好,中國資本元老尉文淵在華銳風電的被動走上企業管理神壇又被動走下的例子足可說明問題。實業、資本,正如小平同志所說的“兩手都要硬”才是“硬道理”。
資料來源:
《“黑馬”被看空 尚德重組迷局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