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二年,當前主要光伏電站安裝國都在忙著同一件事情:降低補貼標準、改變補貼形式。2015年的日本,10kW以上的產業用光伏發電收購價格將自32日圓降至27日圓;2016年的美國,光伏投資稅收抵補將從30%下降到10%;2017年的德國,光伏上網電價補貼將改為競拍方式發放;至于光伏應用大國的中國,無論傳說中的補貼電價下降消息是否屬實、下降幅度是多少,不久前發布的《能源局關于下達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已經明確:光伏電站指標發放,將“鼓勵通過競爭性方式配置項目資源”。總之,大家都很忙,不約而同地忙著一場光伏發電“降低補貼標準、改變補貼形式”的國際競賽。
這個競賽是必要的,而且來的越早越好,靠補貼發展的光伏產業正在難以為繼。
例如2014年,德國對于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總額約為250億歐元(約合1768.45億元人民幣),其中40%用于光伏。德國未來十年的能源轉型成本為2000億歐元(約合1.41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的單位光伏補貼相對其他國家是不高的,但是相對正在成為世界第一的光伏電站規模,補貼總額又是驚人的。如果現行補貼標準不變,根據國家規劃的到2020年實現累計100GW的光伏裝機總量,屆時每年需補貼近千億元。
于是,何種速度降低補貼、何時能夠取消補貼?成為了光伏產業必須回答但誰也不敢回答的問題。
人類為了發展光伏產業,早期采取補貼的發展方式是必要的,但這只是短期行為。補貼的最佳實現方式、補貼的標準高低、補貼到何時取消幾個問題,則一直在考驗著人類的智慧。
因為不能準確回答,人類持續著試錯過程,用市場結果不斷尋找正確的答案。在完全市場化產業,企業與企業、國家與國家之間,產品、產業的競爭集中表現在技術引導的成本競爭、服務競爭;在光伏這個非完全市場化產業,企業與企業、國家與國家之間,產品、產業的競爭,除了成本、服務的競爭,還有著至關重要的光伏發電補貼下降速度之爭。
補貼下降的終極表現是平價上網,即光伏發電無需補貼就具有市場競爭力。老紅理解的平價上網必須包括兩個前提:其一,光伏發電側成本與市場平均發電側成本持平;其二,平價上網時代到來光伏電站市場保持穩步擴大。二者互為條件、缺一不可。當前號稱實現平價上網的地方不少,但同時具備兩個“前提”的還沒有成功案例。
光伏補貼下降速度之爭、早日實現平價上網之爭,表面看是一國光伏補貼負擔下降之爭,其背后卻是光伏產業完全市場化速度之爭,是一國光伏產業領先水平之爭,更是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之間新能源主動權之爭。
作為產品競爭,光伏產業在國家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之間,早已經開始了,特別是經過了2011年以來的產業整合,時至今日貌似以中國大獲全勝而告終。但是,各國先于中國進行的不斷降低補貼標準的一場無聲比賽,讓人們突然認識到,結論為時尚早,因為一個比補貼標準誰更低,補貼形式誰更優的競爭才剛剛開始。而這場競爭才是國家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之間,光伏競爭的最后之戰。
談及光伏生產能力和需求水平,中國都在成為世界第一;談及光伏補貼水平下降,中國才剛剛開始。只有最佳的光伏補貼發放形式、最快的補貼下降速度,才能使得中國光伏成為真正的世界第一。
為了順應這一方向,史玉柱的“綠巨人”不久前提出2015年的策略是:在“確保收益率超過11%的前提下,今年開發光伏電站項目可降低申報上網電價,以換取政策傾斜。”
總之,光伏產業經過十年的非完全市場化發展,現在具備了開啟完全市場化競賽的條件。
這個競賽是必要的,而且來的越早越好,靠補貼發展的光伏產業正在難以為繼。
例如2014年,德國對于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總額約為250億歐元(約合1768.45億元人民幣),其中40%用于光伏。德國未來十年的能源轉型成本為2000億歐元(約合1.41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的單位光伏補貼相對其他國家是不高的,但是相對正在成為世界第一的光伏電站規模,補貼總額又是驚人的。如果現行補貼標準不變,根據國家規劃的到2020年實現累計100GW的光伏裝機總量,屆時每年需補貼近千億元。
于是,何種速度降低補貼、何時能夠取消補貼?成為了光伏產業必須回答但誰也不敢回答的問題。
人類為了發展光伏產業,早期采取補貼的發展方式是必要的,但這只是短期行為。補貼的最佳實現方式、補貼的標準高低、補貼到何時取消幾個問題,則一直在考驗著人類的智慧。
因為不能準確回答,人類持續著試錯過程,用市場結果不斷尋找正確的答案。在完全市場化產業,企業與企業、國家與國家之間,產品、產業的競爭集中表現在技術引導的成本競爭、服務競爭;在光伏這個非完全市場化產業,企業與企業、國家與國家之間,產品、產業的競爭,除了成本、服務的競爭,還有著至關重要的光伏發電補貼下降速度之爭。
補貼下降的終極表現是平價上網,即光伏發電無需補貼就具有市場競爭力。老紅理解的平價上網必須包括兩個前提:其一,光伏發電側成本與市場平均發電側成本持平;其二,平價上網時代到來光伏電站市場保持穩步擴大。二者互為條件、缺一不可。當前號稱實現平價上網的地方不少,但同時具備兩個“前提”的還沒有成功案例。
光伏補貼下降速度之爭、早日實現平價上網之爭,表面看是一國光伏補貼負擔下降之爭,其背后卻是光伏產業完全市場化速度之爭,是一國光伏產業領先水平之爭,更是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之間新能源主動權之爭。
作為產品競爭,光伏產業在國家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之間,早已經開始了,特別是經過了2011年以來的產業整合,時至今日貌似以中國大獲全勝而告終。但是,各國先于中國進行的不斷降低補貼標準的一場無聲比賽,讓人們突然認識到,結論為時尚早,因為一個比補貼標準誰更低,補貼形式誰更優的競爭才剛剛開始。而這場競爭才是國家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之間,光伏競爭的最后之戰。
談及光伏生產能力和需求水平,中國都在成為世界第一;談及光伏補貼水平下降,中國才剛剛開始。只有最佳的光伏補貼發放形式、最快的補貼下降速度,才能使得中國光伏成為真正的世界第一。
為了順應這一方向,史玉柱的“綠巨人”不久前提出2015年的策略是:在“確保收益率超過11%的前提下,今年開發光伏電站項目可降低申報上網電價,以換取政策傾斜。”
總之,光伏產業經過十年的非完全市場化發展,現在具備了開啟完全市場化競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