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政府辦公廳4212號辦文單要求,陜西省環保廳會同省級相關部門對2017年度陜西省落實土十條及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規標準情況進行了梳理總結,形成《陜西省2017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自評估報告》,具體內容如下:
陜西省2017年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情況自評報告
一、土壤環境安全保障總體情況
2017年,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按照“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的原則,扎實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強化土壤污染源頭監管,突出重點區域、行業污染防治,加大重金屬削減力度,嚴控涉重金屬行業、礦產資源開發、化肥農藥和畜禽養殖等新增污染,穩步推進污染耕地土地安全利用、種植結構調整等目標任務,有序實施農用地分類管控、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加快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和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建設,積極構建土壤環境管理體系,不斷夯實各級各部門土壤污染防治責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進。
二、基礎工作情況
(一)法規制度標準規范建設情況。積極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規章制度,加快推進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制定了《陜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陜西省土壤污染防治2017年度工作方案》,對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進行了明確。編制了《陜西省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2017-2020年)》,確定全省土壤污染高污染和重點保護區域,提出了區域土壤污染綜合防治路徑,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和能力建設。為全面加強對土壤污染重點風險源和污染源的規劃治理和監督管理,制定了《陜西省進一步加強尾礦庫安全風險防控工作方案》《陜西省固體廢物的堆存場所整治方案》《陜西省城鎮非正規生活垃圾填埋場專項整治方案》,發布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集中的縣(區)執行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公布了《陜西省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等。為進一步加大農用地土壤環境保護力度,嚴控農業污染,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制定了《關于加強全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及耕地安全利用,農產品產地土壤質量安全利用、重金屬污染監測預警、提升耕地質量、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8個年度專項方案。圍繞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目標,制定了《陜西省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陜西省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陜西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等,著力提升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農業廢物和城鄉生活垃圾綜合利用和處置能力。
(二)土壤污染詳查開展情況。組建了環境保護、國土資源、農業等5部門參與,20余家單位為技術支撐的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協調小組,組織指導全省詳查工作。編制了土壤詳查方案,對5000余家重點污染企業空間遙感位置進行了3次核查,提高了詳查點位布設的精確性,目前,全省共布設農用地土壤詳查點位1.5萬余個、農產品點位2000余個。篩選、審核14家詳查檢測實驗室并報國家有關部門確定,作為承擔土壤樣品分析與檢測實驗室之一;組織開展了25次詳查技術培訓,培訓詳查工人員700人次,提升了我省詳查工作水平。建設了土壤樣品庫、樣品流轉中心等設施,完成了土壤污染檢測設備安裝和手持終端、GPS等29項設備及詳查省級數據庫、智能化管理系統的招標采購與建設。2017年10月,我省啟動土壤樣品采集工作,是全國較早開展采樣測試的省份之一。截至2017年底,已采集土壤樣品4149個,完成任務的23%。
三、農用地分類管理情況
(一)推進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為加強土壤污染普查工作技術保障能力,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對全省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結合全省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項目資料匯總分析結果和污染點位數據,制定了《陜西省耕地安全利用2017年度工作方案》,對輕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結構調整或退耕還草、治理與修復地域及面積進行了明確。組織召開了全省耕地安全利用推進會,開展了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術培訓。
(二)加強受污染耕地治理。全省22個國家級產糧(油)大縣中的5個重點縣完成了土壤環境保護方案編制工作。啟動輕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結構調整或退耕還草、治理與修復工作,分別下達任務3.2763萬畝、12.6288萬畝、14.7857萬畝。目前,各項任務均在加快實施。
四、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情況
出臺了《陜西省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將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納入用地管理,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和管理要求,進一步加強對污染地塊的監督管理。開展全省重點行業疑似污染地塊排查,培訓市、縣工作人員約400人,組建4個省級技術督導組,對全省130個系統注冊縣級地區進行技術指導,完成污染地塊初步調查報告。建立了全省重點行業企業污染地塊名錄目前,錄入疑似污染地塊82塊;指導西安市建立了污染地塊名錄,確定西安西化氯堿化工有限責任公司666農藥生產車間為污染地塊。
五、土壤污染源頭預防情況
(一)加大重點企業監管力度。篩選確定全省118家土壤重點監管企業并向社會公開;將鎘、汞、砷、鉛、鉻、多環芳烴和石油烴等特征污染物納入重點監管企業污染物排放監督性監測范圍;要求重點企業制定自行監測計劃,開展自行監測。截至2017年底,118家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均與當地縣級政府簽定了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
(二)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在西安市鄠邑區等13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集中的縣(區)執行特別排放限值。根據2013年全省各地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基數,明確各市(區)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削減指標。制定了《陜西省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土壤環境保護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強水源地周邊土壤保護工作。開展了全省?;钒踩珯z查工作,建立問題整改清單,明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以省級環境保護督察為抓手,推進有色采選及冶煉等7個重點行業綜合整治,強化涉重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全省年度重金屬污染物削減目標全部完成。
(三)開展“五廢”清理整頓工作。開展電子廢物、廢輪胎、廢塑料、廢舊衣服、廢家電拆解等再生利用行業清理整頓工作,通過網格化監管體系摸底排查出涉再生利用企業176家,多數為“散亂污”小企業(作坊)。其中,整頓完善企業20家,清理取締企業130家。
(四)推進尾礦庫整治改造。制定了尾礦庫安全風險防控工作方案,對漢中、安康、商洛3市尾礦庫安全風險防控情況進行了實地督查,并約談3市政府和有關企業負責人。2017年安排省級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于15座漿砌石尾礦庫整治改造;爭取國家專項資金600萬元用于“頭頂庫”整治。截至12月底,商洛市2座無主庫整改工程已完成;漢中市3座排洪系統采用漿砌石結構的尾礦庫已整治改造到位,提前一年完成整改任務;安康市10座“頭頂庫”整改工作已完成,超額完成了年度7座“頭頂庫”治理任務。
(五)加強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整治。對產生尾礦、煤矸石、工業副產石膏、粉煤灰、錳渣等固體廢物的企業(包括無主堆場)進行摸底排查,初步排查相關企業545家,對其中29家固體廢物堆存“三防”不規范問題企業進行了通報。
(六)實施化肥和農藥使用減量化。在禮泉縣等11個項目縣(區)繼續組織實施農業部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在14個蔬菜、果樹重點縣(區)實施配方施肥項目,在8個縣啟動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2017年,全省化肥用量折純233萬噸,同比減少0.02%。建立農藥減量控害示范區15個,建立蜜蜂授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30個。推廣植物免疫抗逆、物理誘殺、燈光誘殺、以蟲治蟲等綠色防控技術,全年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次,農藥使用量5347噸(折百),同比減少14噸(折百),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提高到38%以上,實現零增長目標。
(七)回收利用廢棄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在10個承擔地膜覆蓋項目的縣(區)探索機械撿膜等集成技術模式,農膜回收率達到60%。制定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激勵辦法,落實農藥生產、經營、使用方回收責任,在西安市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試點。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定《陜西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全省畜禽年產糞污7000多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60%。
六、試點示范情況
(一)潼關縣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開展情況。編制了《潼關縣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試點建設方案》《潼關縣有色行業綜合整治方案》《陜西省潼關縣“十三五”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規劃》,從涉重產業優化調整、污染源綜合整治、環境風險防控、歷史遺留問題整治、環境質量監測和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對潼關縣土壤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和提升。
(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開展情況。
針對我省鉛汞污染、油污泥污染等典型土壤污染問題,在寶雞市鳳縣、延安市寶塔區和安康市旬陽縣分別開展了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試點。
1.鳳縣雙石鋪鎮草店村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與修復項目。該項目位于鳳縣古羌文化產業園部分景點及周邊區域,計劃建成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基地200畝,建設土壤化驗檢測室、土壤污染防治修復中心及配套用房等,配置監測儀器設備、信息處理與培訓設備以及修復工具等500臺(套),對項目場地五處重點綜合防治區內0.5-10m深度的鉛、鋅污染土壤采用原地異位穩定化技術進行治理修復。目前已完成項目初查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工作。
2.延安市寶塔區油污泥污染耕地土壤治理與修復項目。該項目是對寶塔區17個油污泥污染地塊進行治理,主要采用生物固化技術,以微生物加植物復合修復辦法,去除土壤中污染物,修復油污泥污染土壤。目前已下達資金600萬元,并按照項目實施方案進行治理。
3.旬陽縣紅軍鎮汞污染農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該項目位于竹筒河流域,主要是對紅軍鎮上馬村煉汞廠附近的140畝農田土壤汞含量進行全面監測、調查與評估,建立汞污染監測數據庫,對汞污染嚴重的土壤采用異位穩定化后異位填埋工藝進行處理,對輕度汞污染土壤進行植物兼微生物法進行修復,并在沿竹筒河農田一側修建擋墻和防滲設施。目前,已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
(三)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庫建設情況。
開展了土壤污染突出區域基本情況調查工作,編制了《陜西省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積極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建設,2016年、2017年共下達項目資金21288萬元,支持土壤污染防治項目24個。逐步規范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庫建設,先后出臺項目資金管理、入庫要求、驗收考核等規定和辦法,陸續征集和儲備2018-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項目61個,其中,已完成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實施方案的項目38個。
七、機制和能力建設情況
一是構建土壤污染防治體系。建立了由省環境保護廳牽頭,36個省級部門參加的省土壤污染防治聯合調度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合調度會議,落實土壤污染防治主體責任,推動土壤污染防治各項任務加快落實。成立詳查工作協調組、污染地塊排查技術督導組、調度聯絡組等各重點目標任務專項工作組,推動工作有序開展。
二是加強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建設。安排資金1350萬元,配備土壤檢測儀器,開展土壤技術人員培訓等,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礎。
三是強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將土壤環境污染、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落實和完成情況、城市重金屬污染嚴重的“毒地塊”摸底調查與治理、重金屬污染防治資金和項目管理情況等納入審計內容,促進了各項任務有序開展。
八、地方特色、經驗和成效
(一)加強制度建設。先后編制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農藥定點經營布局和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等總體規劃,出臺污染地塊環境管理和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等管理辦法,并先后制定了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尾礦庫風險防控,以及有色行業、垃圾填埋場、固廢堆存場所綜合整治等專項工作方案,全面推進落實我省土壤污染防治目標任務。
(二)強化工作調度。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定期報送制度,省級相關部門和各市(區)每月按時報送工作開展情況,對工作進展較慢的,由省環境保護廳及時進行督促。建立重點目標任務雙周協調例會和周工作調度制度,通過“三秦大地”“土壤詳查工作”“詳查點位布設”“重點企業空間位置核查”等工作群,及時調度各地工作開展情況,解決存在的問題。
(三)加強宣傳引導。制定了《陜西省土壤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方案》,通過主流媒體、新媒體等進行政策解讀和典型案例剖析,宣傳土壤污染防治與監測等基礎知識;搭建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平臺,支持引導環保志愿團體和志愿者積極參與土壤污染防治相關工作。把土壤環境管理教育納入縣處級黨政干部培訓班課程,由省委組織部進行課程考核,提高基層領導干部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
九、存在問題、困難及建議
一是土壤污染底數尚未摸清。我省土壤環境風險主要來自于陜南地區鉛鋅礦區尾礦庫以及冶煉廢渣、寶雞鳳縣和鳳翔縣鉛鋅開采及冶煉、潼關縣黃金采選、渭南市鉬礦采選等所造成的污染,關中地區糧農生產面源污染、陜北地區油氣開采污染等。目前,按照工作安排,我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正在實施中,對土壤污染的具體區域、范圍及程度尚未全面摸清,加之尚未建成土壤環境日常監測網絡,導致土壤污染防治管理措施難以落實。
二是現有土壤污染治理難度較大。我省現已排查重點行業疑似污染地塊82塊,其中大部分屬于關停遺留無主地塊。因修復治理污染土壤資金需求較大,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基本無力承擔,導致工業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工作進展緩慢。
三是土壤污染治理制度體系建設亟待完善。目前,國家層面土壤環境監測和治理修復效果評估等相關標準體系尚未建立,日常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缺乏技術標準支撐,加之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力度不足,導致難以對土壤環境監測效果及第三方治理機構工作實現有效監管。
四是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建設有待加強。目前,我省尚未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尚不成熟,污染治理成本與土地再利用市場還不相協調;土壤治理與修復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市、縣兩級環境保護部門土壤管理專業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十、評估結論
2017年,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部完成,未發生因耕地污染導致農產品質量超標且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未發生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不當且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土壤環境安全總體良好。
陜西省2017年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情況自評報告
一、土壤環境安全保障總體情況
2017年,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按照“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的原則,扎實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強化土壤污染源頭監管,突出重點區域、行業污染防治,加大重金屬削減力度,嚴控涉重金屬行業、礦產資源開發、化肥農藥和畜禽養殖等新增污染,穩步推進污染耕地土地安全利用、種植結構調整等目標任務,有序實施農用地分類管控、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加快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和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建設,積極構建土壤環境管理體系,不斷夯實各級各部門土壤污染防治責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進。
二、基礎工作情況
(一)法規制度標準規范建設情況。積極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規章制度,加快推進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制定了《陜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陜西省土壤污染防治2017年度工作方案》,對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進行了明確。編制了《陜西省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2017-2020年)》,確定全省土壤污染高污染和重點保護區域,提出了區域土壤污染綜合防治路徑,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和能力建設。為全面加強對土壤污染重點風險源和污染源的規劃治理和監督管理,制定了《陜西省進一步加強尾礦庫安全風險防控工作方案》《陜西省固體廢物的堆存場所整治方案》《陜西省城鎮非正規生活垃圾填埋場專項整治方案》,發布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集中的縣(區)執行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公布了《陜西省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等。為進一步加大農用地土壤環境保護力度,嚴控農業污染,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制定了《關于加強全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及耕地安全利用,農產品產地土壤質量安全利用、重金屬污染監測預警、提升耕地質量、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8個年度專項方案。圍繞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目標,制定了《陜西省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陜西省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陜西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等,著力提升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農業廢物和城鄉生活垃圾綜合利用和處置能力。
(二)土壤污染詳查開展情況。組建了環境保護、國土資源、農業等5部門參與,20余家單位為技術支撐的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協調小組,組織指導全省詳查工作。編制了土壤詳查方案,對5000余家重點污染企業空間遙感位置進行了3次核查,提高了詳查點位布設的精確性,目前,全省共布設農用地土壤詳查點位1.5萬余個、農產品點位2000余個。篩選、審核14家詳查檢測實驗室并報國家有關部門確定,作為承擔土壤樣品分析與檢測實驗室之一;組織開展了25次詳查技術培訓,培訓詳查工人員700人次,提升了我省詳查工作水平。建設了土壤樣品庫、樣品流轉中心等設施,完成了土壤污染檢測設備安裝和手持終端、GPS等29項設備及詳查省級數據庫、智能化管理系統的招標采購與建設。2017年10月,我省啟動土壤樣品采集工作,是全國較早開展采樣測試的省份之一。截至2017年底,已采集土壤樣品4149個,完成任務的23%。
三、農用地分類管理情況
(一)推進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為加強土壤污染普查工作技術保障能力,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對全省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結合全省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項目資料匯總分析結果和污染點位數據,制定了《陜西省耕地安全利用2017年度工作方案》,對輕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結構調整或退耕還草、治理與修復地域及面積進行了明確。組織召開了全省耕地安全利用推進會,開展了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術培訓。
(二)加強受污染耕地治理。全省22個國家級產糧(油)大縣中的5個重點縣完成了土壤環境保護方案編制工作。啟動輕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結構調整或退耕還草、治理與修復工作,分別下達任務3.2763萬畝、12.6288萬畝、14.7857萬畝。目前,各項任務均在加快實施。
四、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情況
出臺了《陜西省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將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納入用地管理,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和管理要求,進一步加強對污染地塊的監督管理。開展全省重點行業疑似污染地塊排查,培訓市、縣工作人員約400人,組建4個省級技術督導組,對全省130個系統注冊縣級地區進行技術指導,完成污染地塊初步調查報告。建立了全省重點行業企業污染地塊名錄目前,錄入疑似污染地塊82塊;指導西安市建立了污染地塊名錄,確定西安西化氯堿化工有限責任公司666農藥生產車間為污染地塊。
五、土壤污染源頭預防情況
(一)加大重點企業監管力度。篩選確定全省118家土壤重點監管企業并向社會公開;將鎘、汞、砷、鉛、鉻、多環芳烴和石油烴等特征污染物納入重點監管企業污染物排放監督性監測范圍;要求重點企業制定自行監測計劃,開展自行監測。截至2017年底,118家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均與當地縣級政府簽定了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
(二)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在西安市鄠邑區等13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集中的縣(區)執行特別排放限值。根據2013年全省各地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基數,明確各市(區)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削減指標。制定了《陜西省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土壤環境保護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強水源地周邊土壤保護工作。開展了全省?;钒踩珯z查工作,建立問題整改清單,明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以省級環境保護督察為抓手,推進有色采選及冶煉等7個重點行業綜合整治,強化涉重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全省年度重金屬污染物削減目標全部完成。
(三)開展“五廢”清理整頓工作。開展電子廢物、廢輪胎、廢塑料、廢舊衣服、廢家電拆解等再生利用行業清理整頓工作,通過網格化監管體系摸底排查出涉再生利用企業176家,多數為“散亂污”小企業(作坊)。其中,整頓完善企業20家,清理取締企業130家。
(四)推進尾礦庫整治改造。制定了尾礦庫安全風險防控工作方案,對漢中、安康、商洛3市尾礦庫安全風險防控情況進行了實地督查,并約談3市政府和有關企業負責人。2017年安排省級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于15座漿砌石尾礦庫整治改造;爭取國家專項資金600萬元用于“頭頂庫”整治。截至12月底,商洛市2座無主庫整改工程已完成;漢中市3座排洪系統采用漿砌石結構的尾礦庫已整治改造到位,提前一年完成整改任務;安康市10座“頭頂庫”整改工作已完成,超額完成了年度7座“頭頂庫”治理任務。
(五)加強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整治。對產生尾礦、煤矸石、工業副產石膏、粉煤灰、錳渣等固體廢物的企業(包括無主堆場)進行摸底排查,初步排查相關企業545家,對其中29家固體廢物堆存“三防”不規范問題企業進行了通報。
(六)實施化肥和農藥使用減量化。在禮泉縣等11個項目縣(區)繼續組織實施農業部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在14個蔬菜、果樹重點縣(區)實施配方施肥項目,在8個縣啟動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2017年,全省化肥用量折純233萬噸,同比減少0.02%。建立農藥減量控害示范區15個,建立蜜蜂授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30個。推廣植物免疫抗逆、物理誘殺、燈光誘殺、以蟲治蟲等綠色防控技術,全年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次,農藥使用量5347噸(折百),同比減少14噸(折百),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提高到38%以上,實現零增長目標。
(七)回收利用廢棄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在10個承擔地膜覆蓋項目的縣(區)探索機械撿膜等集成技術模式,農膜回收率達到60%。制定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激勵辦法,落實農藥生產、經營、使用方回收責任,在西安市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試點。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定《陜西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全省畜禽年產糞污7000多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60%。
六、試點示范情況
(一)潼關縣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開展情況。編制了《潼關縣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試點建設方案》《潼關縣有色行業綜合整治方案》《陜西省潼關縣“十三五”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規劃》,從涉重產業優化調整、污染源綜合整治、環境風險防控、歷史遺留問題整治、環境質量監測和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對潼關縣土壤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和提升。
(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開展情況。
針對我省鉛汞污染、油污泥污染等典型土壤污染問題,在寶雞市鳳縣、延安市寶塔區和安康市旬陽縣分別開展了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試點。
1.鳳縣雙石鋪鎮草店村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與修復項目。該項目位于鳳縣古羌文化產業園部分景點及周邊區域,計劃建成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基地200畝,建設土壤化驗檢測室、土壤污染防治修復中心及配套用房等,配置監測儀器設備、信息處理與培訓設備以及修復工具等500臺(套),對項目場地五處重點綜合防治區內0.5-10m深度的鉛、鋅污染土壤采用原地異位穩定化技術進行治理修復。目前已完成項目初查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工作。
2.延安市寶塔區油污泥污染耕地土壤治理與修復項目。該項目是對寶塔區17個油污泥污染地塊進行治理,主要采用生物固化技術,以微生物加植物復合修復辦法,去除土壤中污染物,修復油污泥污染土壤。目前已下達資金600萬元,并按照項目實施方案進行治理。
3.旬陽縣紅軍鎮汞污染農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該項目位于竹筒河流域,主要是對紅軍鎮上馬村煉汞廠附近的140畝農田土壤汞含量進行全面監測、調查與評估,建立汞污染監測數據庫,對汞污染嚴重的土壤采用異位穩定化后異位填埋工藝進行處理,對輕度汞污染土壤進行植物兼微生物法進行修復,并在沿竹筒河農田一側修建擋墻和防滲設施。目前,已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
(三)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庫建設情況。
開展了土壤污染突出區域基本情況調查工作,編制了《陜西省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積極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建設,2016年、2017年共下達項目資金21288萬元,支持土壤污染防治項目24個。逐步規范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庫建設,先后出臺項目資金管理、入庫要求、驗收考核等規定和辦法,陸續征集和儲備2018-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項目61個,其中,已完成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實施方案的項目38個。
七、機制和能力建設情況
一是構建土壤污染防治體系。建立了由省環境保護廳牽頭,36個省級部門參加的省土壤污染防治聯合調度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合調度會議,落實土壤污染防治主體責任,推動土壤污染防治各項任務加快落實。成立詳查工作協調組、污染地塊排查技術督導組、調度聯絡組等各重點目標任務專項工作組,推動工作有序開展。
二是加強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建設。安排資金1350萬元,配備土壤檢測儀器,開展土壤技術人員培訓等,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礎。
三是強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將土壤環境污染、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落實和完成情況、城市重金屬污染嚴重的“毒地塊”摸底調查與治理、重金屬污染防治資金和項目管理情況等納入審計內容,促進了各項任務有序開展。
八、地方特色、經驗和成效
(一)加強制度建設。先后編制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農藥定點經營布局和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等總體規劃,出臺污染地塊環境管理和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等管理辦法,并先后制定了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尾礦庫風險防控,以及有色行業、垃圾填埋場、固廢堆存場所綜合整治等專項工作方案,全面推進落實我省土壤污染防治目標任務。
(二)強化工作調度。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定期報送制度,省級相關部門和各市(區)每月按時報送工作開展情況,對工作進展較慢的,由省環境保護廳及時進行督促。建立重點目標任務雙周協調例會和周工作調度制度,通過“三秦大地”“土壤詳查工作”“詳查點位布設”“重點企業空間位置核查”等工作群,及時調度各地工作開展情況,解決存在的問題。
(三)加強宣傳引導。制定了《陜西省土壤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方案》,通過主流媒體、新媒體等進行政策解讀和典型案例剖析,宣傳土壤污染防治與監測等基礎知識;搭建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平臺,支持引導環保志愿團體和志愿者積極參與土壤污染防治相關工作。把土壤環境管理教育納入縣處級黨政干部培訓班課程,由省委組織部進行課程考核,提高基層領導干部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
九、存在問題、困難及建議
一是土壤污染底數尚未摸清。我省土壤環境風險主要來自于陜南地區鉛鋅礦區尾礦庫以及冶煉廢渣、寶雞鳳縣和鳳翔縣鉛鋅開采及冶煉、潼關縣黃金采選、渭南市鉬礦采選等所造成的污染,關中地區糧農生產面源污染、陜北地區油氣開采污染等。目前,按照工作安排,我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正在實施中,對土壤污染的具體區域、范圍及程度尚未全面摸清,加之尚未建成土壤環境日常監測網絡,導致土壤污染防治管理措施難以落實。
二是現有土壤污染治理難度較大。我省現已排查重點行業疑似污染地塊82塊,其中大部分屬于關停遺留無主地塊。因修復治理污染土壤資金需求較大,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基本無力承擔,導致工業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工作進展緩慢。
三是土壤污染治理制度體系建設亟待完善。目前,國家層面土壤環境監測和治理修復效果評估等相關標準體系尚未建立,日常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缺乏技術標準支撐,加之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力度不足,導致難以對土壤環境監測效果及第三方治理機構工作實現有效監管。
四是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建設有待加強。目前,我省尚未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尚不成熟,污染治理成本與土地再利用市場還不相協調;土壤治理與修復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市、縣兩級環境保護部門土壤管理專業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十、評估結論
2017年,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部完成,未發生因耕地污染導致農產品質量超標且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未發生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不當且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土壤環境安全總體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