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以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物聯網建設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展示出豐富的應用場景,也顯示著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亦是當前上海擴投資、穩增長、調結構、育動能的重要手段。上海充電樁數量不少,但利用率相對較低。尤其是公共充電樁,年利用率只有不到2%,折合到天,一個樁每天充電不到20分鐘。
最近,松江蘭橋公寓小區里,經過多方協調,20個智能充電樁裝在了特辟出的40個新能源車共享車位上。這些樁,一頭連著國網上海電力公司的監控平臺,一頭連著車主手機里的APP,為用戶帶來高性價比、高安全性的精細化服務。
本月發布的上海新基建“35條”中提出,三年內將新建10萬個電動汽車智能充電樁。10萬個新樁怎么建,蘭橋公寓提出創新思路:傳統充電樁就是汽車充電的一個“插座”;作為“新基建”的智能充電樁,則是一個個連接人、車、電網的智能終端,形成供需互動的新型功能。
“新基建不僅有功能之新,更有模式上的不同。”上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新建10萬個充電樁,將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同時政府通過優化規劃布局、加強引導保障,提升新基建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效率。
撬動產業發展
目前,上海充電樁總數已達30萬個,車、樁配比接近1:1。早已不新鮮的充電樁,為何還被列入新基建的建設范疇?
相比傳統基建投資,新基建的一大特點是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的帶動力。如今在上海,充電樁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這一朝陽產業的關鍵支點,蘊含著巨大的潛在需求。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沖擊,上海全市工業產值出現下滑,但新能源汽車產值仍同比增長5.7%。疫情初期,滬上社區采取封閉式管理,充電樁安裝工程一度中斷,令不少新車主心中焦慮,社區進場施工恢復后,安裝工程出現“報復性反彈”。
“上?,F在每年新增新能源汽車大約8萬輛,要滿足充電需求,未來四五年內全市至少要增加20萬個充電樁。”市發改委能源處王智強表示,三年內新增10萬個充電樁,其實是“保守數字”。
9年前,上海嘉定國際汽車城建起全市第一批充電樁。當時充電設施稀缺,一些嘗鮮新能源車的用戶只能從樓上窗口拖根長長的線,像釣魚一樣給愛車充電。
充電樁跟不上、“釣魚式充電”的不便體驗,一度令新能源車行業發展舉步維艱。近年來,上海政府企業密切合作,從機關單位、商場酒店、公共停車場,到社區家門口,充電樁星羅棋布,極大地改善了新能源車消費者的出行體驗。
“特斯拉在上海設廠前,它的超級充電站就搶先在此布局。”業內人士表示,如今上海已成新能源車搶灘登陸的陣地,一個覆蓋全城、高效完善的充電設施系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強勁推動力。
市場是第一推手
新基建,區別于傳統基建靠政府財政投入為主的模式,市場力量是第一推手。上海正在全力推動的新基建項目中,充電樁恰恰是市場化特征最明顯的一類。
上海第一批充電樁由國網上海電力公司的下屬企業投資布局,國資打開局面后,各類市場主體紛至沓來,建樁、設站、鋪網……探尋做強做大的商業模式。
市場主導的基建,自然會按照市場規律,自我洗牌、優勝劣汰。如今,在上海投建、運營充電樁的,剩下十來家頭部企業。包括專門安裝充電樁的電力公司、特來電等大型企業;來自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的相關企業;不涉生產投資,僅從事充電樁管理運營的平臺企業。
上海“充電樁江湖”里,國企、民企、外企皆在其中,有的通過建樁驅動汽車銷售,有的以互聯網思維發展平臺經濟,有的盯著充電樁一件事做到成功上市。正是在頭部企業引領下,市場配置資源能力充分釋放,一條依靠“多元主體投入”的基建路徑已經初具規模。
然而新基建作為基礎設施,面向千家萬戶,又帶有一定的公共屬性,市場力量也有短板存在。相關數據顯示,上海充電樁數量不少,但利用率相對較低。尤其是公共充電樁,年利用率只有不到2%,折合到天,一個樁每天充電不到20分鐘。
上海充電樁市場建設啟動早,早期受成本和技術限制,企業大量投建的是交流電慢充樁。充電樁布局分散,充電時間長,一些早期的樁已經無法繼續工作,“閑樁”“廢樁”比例增加,令行業效率提升困難。“充電樁使用率達到10%至15%時,企業才能收回投資和運維成本。”上海充電樁行業從業者說。
“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好的政策吸引企業來建樁,老百姓也有動力去買車,這就能形成良性循環。”王智強介紹,上海正在實施的充電樁新基建計劃,從投資到建設、運營,依靠的仍然是各類企業,“政府不會越俎代庖,政策不會削弱或取代市場的作用,反而要進一步激發企業參與新基建的意愿與活力。”
“上海新基建有些領域市場主體已有較大積極性,但單憑市場力量落地還比較難,因此要通過優化規劃布局、加強指導保障等加強引導。”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表示。
引導倒逼升級
閔行區都市路,上汽安悅充電公司投建的一個大型集中式充電站,正準備參加上海的充電示范站評定工程。
這個站點擁有近百個直流快充充電樁,主要面向區域公交、企業班車、網約車、出租車等新能源車客戶。這里,每天每個樁充電時間平均在2小時左右,使用率可以接近10%,里頭車來車往的場景,已經頗有些加油站的繁忙感覺。
上海新一輪充電樁建設計劃中,每年將推動企業建設15個“示范站”,三年形成總共45個。每個示范站至少有20個充電樁,大的站點會有上百個充電樁,直流快充將是主要充電方式。
這些大規模的示范站,將是上海充電樁“新基建升級”的重要載體。統計顯示,目前上海有6025座公共充電站點,但具有大規模充電能力的站點只有74座。
“建設集中式公共充電場站,將給企業和用戶帶來雙贏。”上汽安悅充電副總經理張一聞表示,企業經營實踐中發現,集中式充電站相比分散式充電網點,使用效率明顯提升,經營收入也更加穩定。對用戶來說,可以享受到快速便捷的“加油站式”服務。“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做法。”張一聞說。
除了建設大規模的示范站,上海還計劃將用引導和倒逼的辦法,推動全市充電樁的質量提升。市發改委介紹,全市所有充電樁將納入統一考核體系,政府部門會根據服務水平,對公共充電樁進行“星級評定”,從而分檔次給予企業相應的補貼。
“油車占位、充電樁故障、支付方式不統一、消費者評價低、不能互聯互通等等,每一項問題都會影響評級。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企業提升新基建的服務和運營質量。”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星”的同時,上海還在推動充電樁“上網”。今年4月,市發改委、市交通委聯合發文鼓勵居民區已有充電樁通過加裝能源路由器等方式進行智能化改造,并按每樁200元標準給予財政補貼。上海將先建立起市級平臺、企業平臺、電網企業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再圍繞智能充電樁,制定一系列技術標準、檢測體系,幫助消費者更安全、更經濟地使用充電樁。
“在未來,智能充電樁可以成為城市中共享共贏的新型基礎設施。”充電樁技術專家表示,通過大規模普及的智能充電樁和新能源汽車,可以在夜間充電時幫助電網填谷,未來還有望在高峰時將電回放給電網,實現能源的雙向平衡。
最近,松江蘭橋公寓小區里,經過多方協調,20個智能充電樁裝在了特辟出的40個新能源車共享車位上。這些樁,一頭連著國網上海電力公司的監控平臺,一頭連著車主手機里的APP,為用戶帶來高性價比、高安全性的精細化服務。
本月發布的上海新基建“35條”中提出,三年內將新建10萬個電動汽車智能充電樁。10萬個新樁怎么建,蘭橋公寓提出創新思路:傳統充電樁就是汽車充電的一個“插座”;作為“新基建”的智能充電樁,則是一個個連接人、車、電網的智能終端,形成供需互動的新型功能。
“新基建不僅有功能之新,更有模式上的不同。”上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新建10萬個充電樁,將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同時政府通過優化規劃布局、加強引導保障,提升新基建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效率。
撬動產業發展
目前,上海充電樁總數已達30萬個,車、樁配比接近1:1。早已不新鮮的充電樁,為何還被列入新基建的建設范疇?
相比傳統基建投資,新基建的一大特點是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的帶動力。如今在上海,充電樁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這一朝陽產業的關鍵支點,蘊含著巨大的潛在需求。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沖擊,上海全市工業產值出現下滑,但新能源汽車產值仍同比增長5.7%。疫情初期,滬上社區采取封閉式管理,充電樁安裝工程一度中斷,令不少新車主心中焦慮,社區進場施工恢復后,安裝工程出現“報復性反彈”。
“上?,F在每年新增新能源汽車大約8萬輛,要滿足充電需求,未來四五年內全市至少要增加20萬個充電樁。”市發改委能源處王智強表示,三年內新增10萬個充電樁,其實是“保守數字”。
9年前,上海嘉定國際汽車城建起全市第一批充電樁。當時充電設施稀缺,一些嘗鮮新能源車的用戶只能從樓上窗口拖根長長的線,像釣魚一樣給愛車充電。
充電樁跟不上、“釣魚式充電”的不便體驗,一度令新能源車行業發展舉步維艱。近年來,上海政府企業密切合作,從機關單位、商場酒店、公共停車場,到社區家門口,充電樁星羅棋布,極大地改善了新能源車消費者的出行體驗。
“特斯拉在上海設廠前,它的超級充電站就搶先在此布局。”業內人士表示,如今上海已成新能源車搶灘登陸的陣地,一個覆蓋全城、高效完善的充電設施系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強勁推動力。
市場是第一推手
新基建,區別于傳統基建靠政府財政投入為主的模式,市場力量是第一推手。上海正在全力推動的新基建項目中,充電樁恰恰是市場化特征最明顯的一類。
上海第一批充電樁由國網上海電力公司的下屬企業投資布局,國資打開局面后,各類市場主體紛至沓來,建樁、設站、鋪網……探尋做強做大的商業模式。
市場主導的基建,自然會按照市場規律,自我洗牌、優勝劣汰。如今,在上海投建、運營充電樁的,剩下十來家頭部企業。包括專門安裝充電樁的電力公司、特來電等大型企業;來自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的相關企業;不涉生產投資,僅從事充電樁管理運營的平臺企業。
上海“充電樁江湖”里,國企、民企、外企皆在其中,有的通過建樁驅動汽車銷售,有的以互聯網思維發展平臺經濟,有的盯著充電樁一件事做到成功上市。正是在頭部企業引領下,市場配置資源能力充分釋放,一條依靠“多元主體投入”的基建路徑已經初具規模。
然而新基建作為基礎設施,面向千家萬戶,又帶有一定的公共屬性,市場力量也有短板存在。相關數據顯示,上海充電樁數量不少,但利用率相對較低。尤其是公共充電樁,年利用率只有不到2%,折合到天,一個樁每天充電不到20分鐘。
上海充電樁市場建設啟動早,早期受成本和技術限制,企業大量投建的是交流電慢充樁。充電樁布局分散,充電時間長,一些早期的樁已經無法繼續工作,“閑樁”“廢樁”比例增加,令行業效率提升困難。“充電樁使用率達到10%至15%時,企業才能收回投資和運維成本。”上海充電樁行業從業者說。
“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好的政策吸引企業來建樁,老百姓也有動力去買車,這就能形成良性循環。”王智強介紹,上海正在實施的充電樁新基建計劃,從投資到建設、運營,依靠的仍然是各類企業,“政府不會越俎代庖,政策不會削弱或取代市場的作用,反而要進一步激發企業參與新基建的意愿與活力。”
“上海新基建有些領域市場主體已有較大積極性,但單憑市場力量落地還比較難,因此要通過優化規劃布局、加強指導保障等加強引導。”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表示。
引導倒逼升級
閔行區都市路,上汽安悅充電公司投建的一個大型集中式充電站,正準備參加上海的充電示范站評定工程。
這個站點擁有近百個直流快充充電樁,主要面向區域公交、企業班車、網約車、出租車等新能源車客戶。這里,每天每個樁充電時間平均在2小時左右,使用率可以接近10%,里頭車來車往的場景,已經頗有些加油站的繁忙感覺。
上海新一輪充電樁建設計劃中,每年將推動企業建設15個“示范站”,三年形成總共45個。每個示范站至少有20個充電樁,大的站點會有上百個充電樁,直流快充將是主要充電方式。
這些大規模的示范站,將是上海充電樁“新基建升級”的重要載體。統計顯示,目前上海有6025座公共充電站點,但具有大規模充電能力的站點只有74座。
“建設集中式公共充電場站,將給企業和用戶帶來雙贏。”上汽安悅充電副總經理張一聞表示,企業經營實踐中發現,集中式充電站相比分散式充電網點,使用效率明顯提升,經營收入也更加穩定。對用戶來說,可以享受到快速便捷的“加油站式”服務。“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做法。”張一聞說。
除了建設大規模的示范站,上海還計劃將用引導和倒逼的辦法,推動全市充電樁的質量提升。市發改委介紹,全市所有充電樁將納入統一考核體系,政府部門會根據服務水平,對公共充電樁進行“星級評定”,從而分檔次給予企業相應的補貼。
“油車占位、充電樁故障、支付方式不統一、消費者評價低、不能互聯互通等等,每一項問題都會影響評級。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企業提升新基建的服務和運營質量。”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星”的同時,上海還在推動充電樁“上網”。今年4月,市發改委、市交通委聯合發文鼓勵居民區已有充電樁通過加裝能源路由器等方式進行智能化改造,并按每樁200元標準給予財政補貼。上海將先建立起市級平臺、企業平臺、電網企業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再圍繞智能充電樁,制定一系列技術標準、檢測體系,幫助消費者更安全、更經濟地使用充電樁。
“在未來,智能充電樁可以成為城市中共享共贏的新型基礎設施。”充電樁技術專家表示,通過大規模普及的智能充電樁和新能源汽車,可以在夜間充電時幫助電網填谷,未來還有望在高峰時將電回放給電網,實現能源的雙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