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雙碳轉型和歐美碳關稅貿易保護政策的驅動下,各行業減碳節奏加快,疊加新能源消納儲能需求,綠氫產業高速成長周期應勢開啟,全產業鏈進入景氣區間。在此背景下,我們判斷新能源發電領域具有綠氫業務協同和先發布局優勢的行業龍頭公司,以及憑借技術創新搶占市場的新興勢力有望率先受益。同時在關鍵材料和零部件國產化環節持續突破,解決行業發展痛點的公司也有望享受綠氫產業紅利。
▍綠氫應勢而起,需求驅動開啟增長周期
綠氫利用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通過電解水技術制氫,綠氫具有清潔環保、靈活高效以及應用場景豐富等優點,將是未來氫能主體。在雙碳轉型的長期驅動和歐美碳關稅的中短期驅動下,我國各行業包括工業、交通、建筑、電力脫碳勢在必行,而綠氫具備“零碳排”的優勢,可作為工業原料和燃料應用于各場景,需求空間極大。
我們預計2025/2030年全球氫氣需求量1.1/1.8億噸,全球綠氫需求空間為245/6120萬噸,2021-2025年全球綠氫需求量和滲透率年均復合增速(CAGR)分別為89.5%/77.8%,2021-2030年全球綠氫需求量和滲透率年均復合增速分別為90.0%/76.9%。此外疊加新能源裝機加速,零邊際成本的新能源電力的消納和儲能需求進一步驅動綠氫的發展,預計全球綠氫產業將開啟增長周期。
▍政策支持日趨完善,綠氫項目漸成規模
出于環境保護、能源安全和經濟效益三個維度考慮,全球主要經濟體大力支持本國綠氫產業發展,紛紛出臺國家氫能發展規劃和支持補貼政策。其中歐盟2022年5月“REpowerEU”計劃明確2030年本土產綠氫1000萬噸及進口1000萬噸目標;美國IRA法案要求提升綠氫經濟性;我國2022年3月《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明確氫能產業的發展定位、量化目標和應用方向等。
在政策鼓勵和補貼支持下,歐洲能源企業大舉布局,規劃項目年制氫產能達700萬噸,美國能源公司集中在加州及德州規劃布局多項綠氫項目,預計2023-2024年開始建設,計劃于2024-2026年逐步投產;我國能源公司也紛紛布局風光一體化綠氫耦合項目。截至2023年2月,我國規劃年產綠氫超過2萬噸的大規模綠氫示范項目近20個,預計2023-2025年全球綠氫項目密集開建。
▍技術迭代解決痛點,電解制綠氫經濟性提升
目前從技術層面劃分,電解水制綠氫主要分為堿性電解水制氫(AWE)、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PEM)、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SOEC)。由于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和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技術處初期階段,因此目前主流的電解水技術為堿性電解水制氫(AWE)和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PEM)。
綠氫制備成本下降路徑清晰,核心降本方向應在電解槽電堆和系統級別,電堆包括電堆設計、規模尺寸等降本策略,系統包括擴大規模、自動化等方式降本。此外伴隨著行業痛點包括設備成本高、核心材料國產化不足、儲運技術難在技術迭代過程中逐步克服,電解制氫的經濟性有望進一步提升。疊加可再生能源電力成本下降、綜合能效提升的因素,我們測算2030年AWE和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將具備高經濟性。
▍風險因素:
產業支持政策落地低于預期;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不及預期;新能源發電成本下降不及預期;關鍵技術突破不及預期。
▍投資策略:
在需求空間釋放、政策支持有效落地以及產業鏈協同降本的基礎上,2023年綠氫產業化有望高速開啟。伴隨新能源裝機規模高增和發電成本下降,綠氫招標初具規模以及技術降本不斷推進,我們看好綠氫產業的快速發展。建議關注兩條投資主線:
一、新能源發電領域具有綠氫業務協同和先發布局優勢的行業龍頭公司,以及憑借技術創新搶占市場的新興勢力有望率先受益。
二、在關鍵材料和零部件國產化環節持續深耕,解決行業發展痛點的公司也有望享受產業紅利。給予綠氫行業“強于大市”評級。